介绍:
女声二重唱《明天之歌》创作于1980年左右,由冯植作词,马玉辉、崔宝霞作曲,施敏、马玉辉演唱,黄立凡手风琴伴奏。歌曲曾获齐齐哈尔市歌曲创作二等奖,黑龙江省大学生作曲评选二等奖。此歌曲作者、演唱者、伴奏者均为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艺术系78级在读大学生。
歌曲明快、热情,坚定有力,富有时代感,是一首充满青春朝气的二声部歌曲。曲作者的创作构思巧妙,富有新意,段落间的音乐素材既有对比,又有呼应,既有发展,又有再现。它的曲式结构并不典型,不能够用常规的结构来定义。歌曲可以分为三个段落:第一段,第1--16小节(从歌曲开始计算);第二段,第17--37小节;第三段,第38--74小节。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后四小节完全相同,第三段的后部分有四小节,是第二段的音乐主题,因此整首歌曲虽然有着明显的旋律、节奏对比,但由于音乐素材的贯穿和呼应,使之仍有畅快淋漓的一气呵成之感。
歌曲录制时,手风琴为歌曲的即兴伴奏并没有形成乐谱。伴奏采用了带主旋律的伴奏织体,不带主旋律织体中的节奏性、分解和弦织体。对于歌曲中的长时值音都做了填补的处理。伴奏注意了织体的相互搭配与对比,与歌曲的旋律紧密结合,渲染了歌曲明快、热烈的情绪;长时值音的填补,使歌曲段落间的连接更加自然、更有推动感。整首伴奏富有动感,烘托了歌曲的时代风貌。相隔38年后,终有机会将伴奏谱整理留存。
当年风华正茂的四名创作和演绎者毕业之后,其中三人成为高等学府音乐院系的专业教授,担任系主任、副院长等职务,还有一人早年远度日本在东京大学学习音乐教育,后一直活跃在中日友好的音乐舞台上,成为大型活动导演、策划和指挥。现在她们均已年过花甲,但仍然在为音乐事业奉献着,发挥着各自的作用!
毕业三十三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前夕,一位演唱者出人意外地把珍藏多年的歌曲录音转换成其他的格式,用微信转到同学中间,大家再次聆听到这首当年作为歌曲征集时录制的音频样本,感到格外的惊喜、格外的亲切、格外的珍惜。
这首歌曲作为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一个缩影,反映出她们的审美情趣、专业水准和精神风貌,是留给她们、也是留给母校最为珍贵、最为美好的纪念!